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

【新思想引领新征程】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

  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,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,深…

  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,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,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。牢记嘱托,新一代塞罕坝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,接续奋斗,筑牢京津生态屏障。

  6月的塞罕坝机械林场,绿意盎然,这段时间,工人们正在进行林冠下造林作业。2022年,塞罕坝造林方向转为林冠下造林,并引进阔叶林,采用针叶、阔叶等混交的方式,构建多树种、多层次、复合式的森林结构。

  60多年前,塞罕坝是一片高原荒漠,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,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%,这凝结着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心血。2021年8月,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。他强调,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,林场三代职工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,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。

  塞罕坝地处河北最北部、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,1962年,为了阻隔黄沙侵袭,原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,36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。

  1964年,塞罕坝开创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,成活率达到了90%以上,塞罕坝大规模造林也由此拉开序幕。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接力奋斗,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115.1万亩,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,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,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——地球卫士奖,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。

  守护好塞罕坝生态安全屏障,离不开科学管理。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,塞罕坝进入为期三个月的春季防火紧要期,驻守望海楼的护林员刘军夫妇加大了瞭望报告的频次。现在,塞罕坝将115.1万亩林地划成了110个小区域,实现卫星、无人机、探火雷达与视频监控、高山瞭望、地面巡护相结合,形成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。

  默默坚守、无私奉献,一代一代的塞罕坝人守护着塞罕坝生态安全。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,如今,不少年轻人来到这片热土,继承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,让塞罕坝愈发葱郁。

  驰而不息,久久为功,塞罕坝人再接再厉。今年,林场将再培育混交林2.3万亩。预计到2030年,有林地面积将达到120万亩,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%。每年涵养水源2.84亿立方米,固定二氧化碳约86万吨,释放氧气59.8万多吨,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。(央视网)

【编辑:孙静波】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春雷行动:冰城公安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

春雷行动:冰城公安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

   春意渐浓,网络安全不能松!近日,哈尔滨市公安局呼兰分局民警化身“网络安全辅导员”,带着满满的“...
春雷行动:暖心护送走失老人平安回家

春雷行动:暖心护送走失老人平安回家

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。然而,受年龄增加、记忆力减退和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,有时他们只是出门走一走,却忘记了回家的路。近期...
春雷行动:民警巡逻路上,化身“修车工”

春雷行动:民警巡逻路上,化身“修车工”

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要没有你们,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谢谢你们的帮助”。3月30日,哈尔滨市公安局通河县局长安派出所民...
春雷行动:创新巡防机制 守护城市烟火气

春雷行动:创新巡防机制 守护城市烟火气

深夜的烧烤摊前香气扑鼻,晨练的公园里鸟鸣声声,街头巷尾的商店暖光萦绕……这些平凡的生活场景背后,...
松北公安:温情守护群众平安

松北公安:温情守护群众平安

“春雷行动”开展以来,哈尔滨市公安局松北分局始终坚持“人民至上”,深入践行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理念,用行动编织起一张坚实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